机械-液晶面板国产化加速 大跃进发展需警惕三星冲击

自从进入视频时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智能电视,液晶显示已无处不在没有土地证房子盖好能强拆吗,液晶面板成为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牛奶和面包。
多年来,中国电子产品整机制造业饱受缺屏之痛,随着国内两大面板生产厂商京东方和华星光电2012年双双盈利,面板业国产化加速,多年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正在逆转农村建设对老房要求强拆可以吗。
首现盈利
数据显示,京东方2012年实现营收258亿元,净利润2.5亿元;华星光电2012年实现营收72.37亿元,净利润3.15亿元。
相较而言,华星光电的利润率略高1筹。
对此,面板研究机构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归结为3点缘由:首先,华星光电只有1条8.5代线,投资额不到250亿元,少于京东方的260亿280亿元,折旧费用较低。其次,京东方触及4.5代线到8代线,技术整合上需要本身积累,因此投入较多。华星光电则专注于电视面板,且有TCL的品牌支持,加上本身在电视面板技术上有1定积累,技术整合的速度快。再次,2012年产业的复苏和回暖主要得益于平板电视产品,这恰好是华星光电的主打,因此,华星光电能更加明显和直接地从中获益。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世界工厂,中国想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必须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京东方多年来的不断投资积累是值得的,这也是面板国产化的一定性。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行业研究部副主任胡春明对本报记者表示。
赛迪顾问预计,随着京东方和华星光电8.5代线投片量的增加,国产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有望到达40%。
毋庸置疑,我国已成为全球液晶面板制造的重要1极。3星在其110英寸超高清液晶电视上,首次采取京东方面板,国内电子整机企业对国际面板厂商的依赖有望降落。
上下游导入难
在采访多位行业专家后,本报记者深入地了解到,国内电子行业解决多年来的缺屏之痛不可1挥而就,短时间的相对优势或将很快失去,面板国产化仍然路途漫漫。
目前,面板关键的设备材料仍主要依赖日本,国产化差距比较大。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产业研究部主任姚红对本报记者坦言,上游配套企业导入时存在困难,国内面板厂想用国产配套设备,但为了保品质和良率等,不能不尽可能减少变动因素,其中的风险由双方企业承担不利于产业的推动,需要政府通过资金、政策等手段承担。
作为面板厂商上游企业露台围墙物业能强拆吗,北京华大9天软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告知本报记者,目前公司面临几大困难:第1,必须在短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满足客户需求的新功能;第2,实现光学、电学1体化才能提升平板设计软件竞争力;第3,竞争对手的挤压和客户的不信任;第4,国产软件的投入本钱高,1味降价不利于长远发展;第5,受技术保密性等制约,软件和工程的结合不紧密。
对华大9天这样的上游厂商来说,除进1步提升产品质量及信任度外,也需要面板厂商的大力支持。比如,在软件采购上,采购国产软件会增加国外软件厂商的危机意识,提升对国内客户的重视,降落价格等,间接提升国内厂商的竞争力。
还没有破局
初步盈利以后,如何保障盈利的稳定性,成为新问题。
纵观全部行业,产业环境瞬息万变,面板价格的波动也很频繁。国内厂商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定位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亟须加快技术追逐,包括大尺寸、高端和OLED等方面。
目前,国产手机采取低价发行渠道,以千元机为主,主打中低端产品。即使在手机方面推出OLED技术,也很难大范围使用。而在电视方面,国内面板厂还不能量产大尺寸OLED面板。李亚琴分析认为,现在的问题就是,小尺寸技术成熟但没有需求,大尺寸有需求但技术不成熟。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液晶面板本土化急需实现的关键在于,采购的本地化和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在材料本土化配套率方面,日本已到达100%,韩国约93%,台湾大于70%。
但是,据液晶分会统计,目前中国内地的本土化配套率只有11%左右。可见,产业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目前,中国液晶面板业就像两年前的光伏行业1样以大跃进方式飞速发展。其结果一定导致严重产能过剩。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更可怕的是3星釜底抽薪地发展新1代有机液晶面板,中国价值几千亿元的液晶面板产业或将遭受重大冲击。